改革实践

“14位学生、1-2年级混班教学、有2位老师分别开设语文数学课”。这是2017年7月上财千村调研团队赴江西景德镇乐平市董家村调研所见实况,类似这样的学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在少数。2018年1月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仍较大的问题。

据REAP(农村教育行动计划)调查资料显示,中国贫困地区学生大学入学率是1.3%,与《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平均大学毛入学率42.7%,相差32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农村教育落后问题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急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以改变现状。

资源有限情况下教育投资方向

?

?

在资源有限情况下,教育投资方向如何选择呢?

据上财千村调查结果,农村地区需求的教育培训类型、内容与地域经济关系密切。调研中了解到在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类的教育活动方面,东北地区对农产品生产相关的教育信息需求占比最高,东、西和中部对个人技能相关要求占比最高。这与东部人口集中,东北农产品产出集中的经济特点相关。对于个人希望学习的家庭有关信息,区域差异也很明显:东北地区需要个人或家庭幸福/关系类(eg.哈佛幸福课),东、西和中部地区希望要青少年教育/学习类的居多。

在业余生活方面各区域一致,需求最多的是健康相关的,医疗和保健相关(如常见病防治、养生之道、减肥)占68.2%。其次是琴棋书画等业余爱好占21.4%。同时据上财千村调查结果,农村0-6岁儿童占人口8%,7-16岁占12%,可见农村地区教育不仅需求多样,并且对于义务阶段儿童需要长期系统性地投入。

农村地区地域辽阔,用传统教育交付模式下提供教育服务需要大量师资,因此才导致农村教育落后。互联网+教育正好能积聚全世界各个角落的资源、以低成本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随着人工智能、VR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还可实现针对农村个体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方案。

国家教育战略顶层设计中互联网+教育也是发展重点。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强调“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目前“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由教育部建成。全国28个省份建立了省级平台,另外还有市级平台152个,区县级平台165个。23个省级平台和35个有条件的市县平台与国家级平台实现了初步用户互认,即注册一个国家级平台账户可以在这58个省级市县平台使用。短期内快速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互联网+教育是一条可能的路径。

农村互联网+教育开展现状

农村互联网+教育开展现状如何呢?据千村调查结果,发现各地区村部组织的年平均培训次数东北最少平均只有1.1次平均累计时长3.8小时;中部地区其次,年平均培训2.8次累计时长10.5小时;东部地区年均培训3.7次累计时长10.9小时;西部地区年均培训3.1次累计时长12.4小时。

村部开展过互联网教育/学习相关培训类别中,数量排在第一位的是互联网应用知识培训,其次家庭教育,第三是劳动技能培训,与经营相关技能培训需求最少。学校开展的互联网+教育浅层次注册多,深层次应用少。

从教师开通网络空间比例、注册公共教育资源平台比例、建设优课比例和学生开通网络空间比例来看,“注册”这样浅层的应用活动使用比较多,但离教育部要求目标还有距离。千村调查样本教师开通网络空间比例均值是40%,公共教育资源平台注册教师比例52%,离育部要求的90%有蛮大差距。但是深层次应用较少,建设优课的教师比例平均26%,不到三分之一,离教育部要求的90%差距更大。

学生浅层次注册都比较低,例如网络空间开通比例仅为24%,教育部要求的目标是60%。村民里有49.5%的人没有听说周围有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或者培训活动,有27.2%的人有通过互联网学习或培训的经历。村民知道互联网+教育功能与否对互联网+教育的态度迥异。正面的态度包括节省一些或者大量时间、精力和费用,负面的态度与认知包括浪费时间、精力和资金与这些活动没有用处。

对比正面和负面态度与认知百分比,知道有人通过互联网教育/学习活动的村民中正面认知83.42%远高于负面认知平均8.84%。在没有尝试过互联网+教育的村民,38.88%表示绝对不可能采用和小部分可能采用互联网+教育。

是什么原因让村民们拒绝互联网+教育呢?排除年龄、没有上网条件原因以后,发现有31%的人回答操作困难和32%的人回答没时间。由于农村人口学历低,样本村子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的分布呈锥形。大专以上占比平均7.62%、文盲7.25%,初中毕业最多约32.5%、小学其次26.24%,排在第三的是高中学历平均13.76%。

这样的学历结构导致无法通过自学掌握通过互联网开展教育活动,操作困难必须由老师教授。时间方面,调研走访中发现当前很多农村地区成年村民从下午2:00开始进入打麻将娱乐时段,所以村民们没互联网+教育的时间。爱因斯坦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终在于业余时间如何利用,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将村民们打麻将等部分娱乐时间用于更新知识地图,继而转化成人力资本提高生产力,进而改善经济状况。

三个“一”构建农村持续学习力

总体上互联网+教育顶层设计方向明确,但是农村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为了在广大农村地区通过教育培养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幸福家庭缔造者,需要设计农村互联网+教育落地策略,具体通过三个 “一”,构建农村持续学习力:

打造一个教育项目共享平台。通过建立一个连接社会各类资源的互联网+教育项目共享平台,除了集成发布项目信息,平台能组织实现跨地区、跨时空来交付互联网+教育项目,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课程进入农村学校课程和落地学前与家庭教育;为了项目落地实施,人力资源主要依靠当地的教师和大学生中选聘,财力主要来源于一些公益基金,例如,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马云公益基金会等,这样就能帮助农村的个体掌握创造社会价值的技能和扮演好家庭角色的能力。有这样一批劳动者在农村通过持续学习训练,实现人力资本不断提升,持续改善农村的经济和生活,形成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

打造一个与惠农补贴挂钩的积分激励机制。人只有突破舒适圈才能成长,突破成长会遇到困难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激励机制帮助农民付出一定的努力学习新技术和能力,因此提出与惠农补贴挂钩的积分激励机制。鉴于教学相长的规律,每一个人即是学习者也可以是教授者,将所学教授给其他人,因此设立学习者积分和教授者积分。积分数值按照学习者参与情况累积。需要注意的是积分制度与学习行为的关键性结果挂钩。

例如,学校里的奖学金制度、政府义务教育的一免(学杂费)一补(现金)政策,达到一定要求以上才能进行积分。学习者和教授者积分与各类惠农补贴挂钩。例如,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换网络资源流量等。定期公开积分。在初级阶段物质激励能使村民通过互联网+教育学习,但精神激励需要更持久,因为教育的本质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定期公开积分,用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树立榜样,激励影响力将更持久。

打造一个移动图书馆系统。图书像一条条小船,载着前人的智慧来到当今社会,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调查显示,如果全世界的儿童都能学会阅读,则全世界可以减少1.7亿的贫困人口。发达国家尤其注意建立图书馆体系,便于公众阅读,据国际图书馆协会统计,全美约有各类图书馆12万个,平均每2500人有一个图书馆。其中公共图书馆约1.7万个,比麦当劳连锁店的数量还多。美国人均图书馆拥有量是中国人均拥有量的46倍。

美国图书馆可以一次可借99本,借阅期1个月,与国内高等院校里规定20本,借阅期3个月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农村图书资源更加稀缺,除了有经费有限导致图书少原因外,没有阅读习惯、需求少也是重要原因。把移动图书馆作为互联网+教育落后农村的重要抓手,促进图书资源在中国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均等”,为农村“持续学习力”提供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地可以在农村广泛地设置移动的儿童图书馆,鼓励低龄儿童养成阅读习惯,图书流转方面可借助已经布好的物流网络配送。对于成人建立种类丰富的成年人电子图书馆。

因为农村村民受教育年限初中小学比例高,尚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对于老年人可以考虑采用有声书的形式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还可以按照村子组织小型读书会,由“教授者”带领读书,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移动图书馆,帮助村民建立阅读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就能踏上知识进步的阶梯,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原文转自 :社会科学报 《借互联网+教育 ?构建农村持续学习力》
作者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 ?张娥
图片来自网络
网站编辑;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