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欧美名校青睐的顶级学霸们,身上到底有哪些值得学习呢?我们最常关注的是他们耀眼的学业成绩、课外活动战绩,但有一点,却时常被我们忽略,那就是艰苦而持久的体育训练。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录取新生的数据表明,近八成同学,都有着有非常丰富的体育训练经验,并且将锻炼身体视作大学期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我们来聊聊英国,是怎么利用体育来塑造孩子完整人格的。

| “体育第一,学习第二!”

在我们的印象中,体育课似乎就是“玩儿”的——随便跑跑步,拉拉筋骨,学学乒乓球,好像就完事了。而在英国的学校里,体育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甚至有着“体育第一,学习第二”的说法——同学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绝不是某某同学学习真好,而是某某同学打球打得太棒了,骑马骑得太帅了!

而在被誉为精英教育代名词的私立学校里,体育训练更成为了孩子们的生活方式。英国校长协会的一则数据表明,英国私立学校学生每周平均运动时间长达5-6小时,最顶尖的私校之一——伊顿公学,就设有8门体育必修课和27门体育选修课,每周体育课时达到23小时。

这些训练大多数是在体育场里进行,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霜冻;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前、课后体育俱乐部,周末的比赛,住校的学生早上6点起去跑马拉松、打橄榄球,许多走读学生也得在早上7点半到校参加足球、英式篮球的训练,课后也许还有到5点半的曲棍球、板球、网球俱乐部。周六早上,许多私立学校操场上从8点起就聚集着训练的孩子们,如果赶上小雨或者微雪的天气,孩子们到回家时基本与在草地里滚完了的五花小狗无异,恨不能直接扔到花园里拿水管从头至脚冲个痛快。

这样的体育训练大概在孩子们6-7岁就开始了,所以私立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们早习以为常,基本上体育制服都会买两套以上替换,运动裤3-4条(膝盖磨破洞简直太平常不过),普通运动鞋一年最少3-4双,还有专门的跑鞋、足球鞋、室内运动鞋、等等,不一而足。?

其次,英国孩子也非常热衷于有趣又充满挑战性的体育赛事。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每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赛艇对抗赛。为了准备这场比赛,他们都卯足了劲,在泰晤士河一决高下,把比赛看作学校的巨大荣誉,因此“火药味”特别浓郁。如果某一方在今年的比赛落败,则会被视为奇耻大辱,一定会卧薪尝胆、刻苦训练,以期来年一雪前耻。

而在校外,体育锻炼也没有停止。营地教育可谓硬是教育的精髓——通过体验式学习和户外探索项目,让孩子们有目的地玩,并深度探索自己,培养独立品格与坚毅力。

其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则是户外野营。在这里,你会看到,14岁到16岁的学生需要自己背着2-4天的食物、帐篷、日常换洗衣物——不少于12公斤,然后分小组在野外爬山、远足,全程没有任何成人或者老师协助。更会看到,许多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孩子,突然化身生活小达人,在森林里、河流边寻找吃的,自己扎营,俨然现实版的“鲁滨逊漂流记”……从校内到校外,英国的体育文化,不仅强调锻炼体魄,更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与坚毅力的绝佳途径。

| 风靡英国的户外文化:越吃苦反而越开心

而说到户外探索,当然不得不提英国最有名的赛事—— ?“爱丁堡公爵奖”(The Duke of Edinburgh’s International Award,以下简称DofE)。这是由英国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于1956年成立,面向全世界14-25岁少年开放,重点考核四个科目——“社会服务”、“技能学习”、“体育锻炼”和“户外探险”,学生要获取最高级别的金质奖章,还需增加一门“集体生活”。

但它可不是权贵阶层的游戏,反而被誉为“平民子弟的上升通道”。根据DofE官网的数据,认可DofE奖章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1个,全球累计加入DofE的青少年已突破800万——光2015年到2016年这一年就有超过25万人加入,而且大部分都来自中产家庭。

这是因为DofE的精神是打破阶层——不管孩子出身背景、家庭条件、身体素质、技能兴趣,只关注孩子自己设定目标,挑战自我极限,而不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仔细看其比赛规则,我们更能切实感受,这不是一场“万人短跑比赛”,而是一场孩子和自己较劲的“马拉松”。

(比赛规则,金银铜奖的细则)

无论是参加哪个层级,参与者都必须在25周岁生日之前,完成所属级别的活动。越高的级别,对个人的挑战要求也相应升高。这其中不存在与他人的竞争,孩子唯一要做的,就是战胜自己。少年商学院英国特约撰稿人李爽博士的两个女儿就曾分别获DofE的金奖和银奖,今天,当她回忆起女儿在完成DofE“户外探索”部分的表现时,她仍觉得不可思议:

之前学校已经做了3次辅导,包括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生存而不污染环境(自己带各种装垃圾的袋子)、如何做好喝的热巧克力、从心脏复苏到骨折等各种紧急救助的基本训练……还是觉得不安全,万一在野外遇见坏人了呢……这英国今年赶上冬天不肯走,夜里零度睡地上不得风湿啊……吃的不够水不够咋办……

三天两夜,第一天全天下雨,鞋袜湿透,直接导致第二天脚感染加血泡,第三天瘸着走完。包括上下山,这姑娘竟然背着14公斤的行李走了50公里,回来只冲了一个澡,出来给两脚上药、上胶布,胳膊弯涂上晒后霜加芦荟胶,边涂边嘶嘶叫疼,幸亏带了球帽,脸部只是缺水。不过自己说3天看了很多东西,活的牛、死的獾、牛、羊、鸡、鸟和小鼠,还有审视她们的村民,说在她一生里,没有如此不受欢迎过……

可见,运动已不再停留在锻炼身体的层面了,户外探索文化的流行,说明英国人早已把体育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享受运动的同时,更学会汲取其中的体育精神,比如国际上非常流行、一个号称比情商智商更重要的特质——坚毅力。

真正的体育教育,大概就是如此——不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而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遇到挑战却不放弃,逐渐强大自己的内心,实现心中的目标。这种收获,可不是孩子坐在课堂上就能得到的。

|?给家长们的启发

为什么英国人如此重视体育训练,而且是赛事、户外探索样样齐全?顶尖私校伊顿公学用一段话做了精辟的概括:

体育运动让孩子学会赢,也学会输;学会去领导,也学会被领导;学会做极致的自己,也学会做团队的一员;学会什么时候去奋争,也学会什么时候去承认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成为一个人所要学习的内容。

过去,总有些家长会说一些喜欢体育的男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英国人无处不在的体育训练告诉我们——运动能力强,善于比赛,能在训练中持之以恒并脱颖而出的孩子,才是真正情商与智商具备的人。

今天,随着家长眼界越来越开阔,越来越多孩子从小发展自己的体育才艺,但也容易走一些误区,下面,就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孩子感兴趣,而不是家长感兴趣。

如果孩子只是为了满足爸妈对某些体育项目的“向往”而接受训练,训练的质量不会高到哪里去。对于青少年业余体育爱好者而言,自己感兴趣才是保证“坚持”的主要因素。

但孩子的“三分钟热度”还是需要呵护的。一些专业教练认为,为了让孩子们维持住兴趣,训练的量和频率都要科学安排,不要每天都训练,更不要每周都抽出一大段时间集中训练,如果训练太多,会使得小运动员到20岁左右就停止发展,等于是提前发掘了潜力,导致未来的枯竭。

二、到真实的竞技场上,一较高下。

竞技场是微观的人生。不是努力就能获得好成绩的。更不是每一场比赛,都有绝对的“公平”,比如打分,裁判具有第一权力,我们或抱怨、或忍耐,也绝不能在教练做出指示和安排前,有任何表示不满的过激行为,因为我们得为接下来的比赛着想……这种“不公平”,布满在孩子将来的路上,竞技场的经历,能给孩子讲清这些大道理。

单人运动固然磨砺心志,但建议孩子多去参与不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相对纯粹、适合青少年的竞技赛事,不仅能提升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更让孩子收获一群志同道合、共同进步的好友。

三、尽可能到户外去。

室内运动诚然好,但户外运动往往更能给孩子陌生环境的挑战。英国民间机构“国民信托”2012年曾整理1700多名12岁左右孩子的“最喜欢的户外活动”,跑步、长途骑行、登山、山洞探险、野外夜行、在大海里游泳、攀岩、骑马等运动,都在清单上。

这份清单给我们的提醒是,体育训练给予孩子健康体魄,但最根源的,是加深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塑造他们的完整人格。这样从小就目标坚定、擅长坚持的孩子,一定会走得更远,更稳当。

文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网站整理、配图 | 江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