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16中国公益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入选“2016年度中国公益人物”。
在大会上,马蔚华主席以公益金融为主题发表致辞。他认为,公益不仅需要情怀,还需要将公益和金融结合起来,为公益引入金融思维,用公益金融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他同时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为中国公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公益人才,是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重要使命。
以下为马蔚华主席致辞的精选摘录:
在过去的2016年,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但是我发现有一些事是确定的。比如说全球公益创新的趋势是确定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步伐是确定的。
截至目前,中国的基金会数量已经达到5204个,几乎每天就会有一、两家新的基金会出现。中国的公益在高速发展,也在不断创新,不断转型。从过去以政府为主,到现在以市场为主、以民间为主,从过去的自发慈善,到现在向理性化、法治化转移。
我是企业出身,参加公益组织以后情不自禁把企业的管理方法带到公益组织来。然而,我还感到一些遗憾。我们的员工创造了这么好业绩,但是我不能像当行长一样给员工发奖金予以激励,现行的机制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公益,不能光有情怀没有激励,也不能光要发展不要人才。我们必须依靠自己,通过公益和金融的结合,来解决这个矛盾。
什么是公益金融?我的理解是,在公益的发展中引入金融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要用金融的商业模式促进公益的创新。
许多社会问题,正在变成商业机会,原本市场无法服务的人群,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举例来说,不久前,深圳的罗尔求助事件引起很多争论,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罗一笑小女孩已经离开了人间,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需要反思,如何来应对这一类的社会需求。我们的社会还有一大批缺乏大病保障的弱势群体,个人救助的力量依然不够,能否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出发解决类似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很高兴地看到,公益组织也开始讨论这个问题,讨论用大病救助机制和保险手段来帮助这些人群。大胆去做,这件事就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金融的创新,必然推动社会的创新。在公益领域,还存在很多传统的、陈旧的观念。然而,国际上已经产生了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实践,比如影响力投资、绿色金融,社会创投、慈善信托等等。我们正处于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必须用金融创新来推动社会创新,这也是趋势所在。
一切创新,都需要有创新的人才。深圳国际公益研究院,就是为了适应中国公益发展和转型的需要,为公益界培养公益高管和慈善人才。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化的时代。虽然充满挑战,有不确定因素,但是我认为,只要有勇气去面对这些挑战,坚持创新,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中国公益慈善持续发展的势头不会改变。
文章来源: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