鲱鱼既是波罗的海海滨地区的象征,也是当地居民的主食,或盐渍、或腌制,或煎炸。但现在,波罗的海里的鲱鱼种群数量已骤然跌落至上世纪90年代水平的三分之一。

数量同时大规模下降的还有鳕鱼,它们变得越来越瘦小。科学家们观察鳕鱼样本发现,它们原本白色多脂肪的腹部几乎消失了。“它们看起来就像在挨饿一样。”海洋生态学家Jan Dierking说道。

而今年夏天席卷而来的热浪,导致波罗的海气温达到前所未有的27℃,造成无数海星和其他脆弱的海洋生物的死亡。

这便是全球变暖后,可能发生的种种迹象。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对海洋生物而言,波罗的海就像是一个试验性的高压锅,在全球海洋即将经历的全球变暖之前,提前测试海洋物种将遭遇哪些情况,以及它们是否能够存活下来。

全球变暖的预演:海水温度、酸度上升

“这里所遭受的来自全球变暖所造成的压力,比世界其他区域都来得更早也更为猛烈。”德国最大的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学家托尔斯滕(Thorsten Reusch)说道。

这部分是因为波罗的海本身面积较小:它和加州的面积大小相当,其整个海面介于9个国家之间——北到瑞典,东到俄罗斯,南到德国——这些国家的居民不仅向海里倾倒垃圾污染海域,也在这片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里旅行和游泳。

因此,海中状况迅速变化。过去10年间,波罗的海温度的上升幅度,是全球海洋平均水平的三倍。在过去的115年间,它还经历了无氧“死亡区”10倍的扩张,这些“死亡区”摧毁了几乎所有鱼类及其栖息地。此外其酸化程度也在不断上升。

通过研究波罗的海,收集综合跨度50年的数据,科学家们正在从大自然汲取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有时,这里的生态系统似乎不受巨大条件变化的影响;但也有时,温度和盐度的细微变化便会打破平衡,海中物种及其栖息地因此遭到巨大破坏。

另一种变化:部分物种实现进化

波罗的海提供了一种不祥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颇有希望的前景,即物种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及人们将能够如何合作以减少环境破坏。

研究人员观测到,波罗的海的一大问题便是,海中动物和其食物来源可能发展不同步。比如,鲱鱼宝宝和其赖以食用的小型甲壳类动物。

研究员卡特里娜称,海水温度上升,导致鲱鱼提前孵化,而此时其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没有成长起来。鳕鱼在地理上则和它们的主要鱼类猎物分离开来。为了逃离无氧死亡区,鳕鱼选择集中在波罗的海南部,而它们喜欢吃的鲱属小海鱼则迁徙至相对较冷的北部水域。鳕鱼虽然仍可以寻找海底的微生物食用,但竞争十分激烈,羸弱的鳕鱼可能食不果腹。

Dierking认为,这便是其鳕鱼样本为何如此纤细的原因。“它们可能都游到了浅湾地区,为争夺相同的食物而互相拥挤。”

有些物种则至少从某些角度来看,为了适应波罗的海不断变化的条件而进化自己。比如,部分贻贝、水母和棘鱼已能适应在更低盐度的海水中生存。有证据显示,波罗的海的鳕鱼可能比其他地区的鳕鱼更能适应低氧环境。

而有时,似乎为了弥补损失一样,一些新物种会首次来到波罗的海。53岁的渔民菲舍尔称,比如沙丁鱼、黑鲈、马鲛鱼等物种就从南方水域迁徙到波罗的海,因为那里对它们来说太热了。

“有时候在某处总会有另一扇门为你打开。”他说,“作为一名渔民,你总是随时要做好适应的准备。”

沿岸国家合作,有优点,有缺点

大多数研究波罗的海的科学家们对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不甚乐观。但他们同时也看到了周围国家合作应对类似过度捕捞和污染等问题时的潜力。

1974年,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领导合作建立了一个环境公约及委员会来管理他们的共享资源。随之根据科学分配的捕鱼配额,以及如今被欧盟和俄罗斯共同执行的其他管理措施,帮助扭转了一些不利的趋势。这些措施不仅遏制了部分鱼类物种的过度捕捞,还减少了有毒污染物和其他污染源,使得生活在波罗的海海岸附近的海豹、鸬鹚和鹰的种群数量得以恢复。

但环境保护制度也有其缺点。比如,对允许大规模农业径流进入波罗的海的国家,没有任何惩罚措施。“基本上每个国家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好。”托尔斯滕说道。因此,今年7月,蓝藻爆发性增殖,剥夺了鱼类及其栖息地的氧气,致使波兰关闭了50多处波罗的海海滩。

原文转自丨红星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自丨红星新闻微信公众号
网站编辑丨李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