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培养孩子什么能力?设计思维、PBL,能给学生带来怎样的益处?当国内家长还在为孩子小升初、抢班焦头烂额时,国外学生在学什么?
在看不见的角落里,教育创新已经发生。
一、关键词:PBL项目制学习、HTH
被比尔·盖茨称为“每一个美国孩子都为之向往”的创新学校High Tech High采用了PBL项目制学习方式,而这所学校的大学录取率可达98%,这说明项目制学习实际上有可能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
创始人之前从事25年风险投资工作,他观察到一个现象: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好,新技术正在吞噬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而今天教育所培养的人正是即将被机器人取代的类型
创始人看到教育和创新之间的鸿沟,他认为,“我们正在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的失败者,让他们去从事一些低水平的例行工作,而这些工作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我们为什么不培养一些面向未来的学生呢?
简单来说,从90年代末开始,中产阶级就没有分享到迅速上升的经济效益,而那些上升的经济效益却是由人工智能或自动化创造的。在未来无法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唯一能培养的就是孩子的主动性,以及围绕主动性去学习系统知识的能力。
二、关键词:教育科技
中美教育科技其实没有太大差距,尤其在大数据和AI面前,但是两个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人才的差异却是巨大的。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像房间那么大,却只有极少数的记忆体及运算能力。再看看现在的智能手机,它不但拥有超强的运算功能及超大的记忆容量,还涵括了照相、打电话、卫星导航等众多功能。
?
《华盛顿邮报》这样描述未来教室:
现在有个机器人叫克利福德,由它来担任人工智能教师,另外,还有一个人类教师叫瑞秋,由她来担任日常的辅导工作!
福德长期陪伴着孩子,了解孩子们的长处和短处,并为他们制定学习任务。人类教师瑞秋不用在黑板上抄写板书或写方程式,她只需要倾听和提供帮助。
科技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教学理念的改变。以及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关于教育本质的改变。
那么科技不能带来什么?科技不能代替的,就是“人互动的部分”以及“要教什么”。
在信息时代,我们看到许多高科技的设备被引进课堂,造就了许多酷炫的“未来教室”、“未来学校”,如果信息技术只是用在一成不变的传统课堂,只能在创建数字应试题库、监控学生做对、做错的题目数量、把黑板变成可以动起来的幻灯片,即便这个教室设计得再“未来化”,也只是旧教育的2.0版本,并不会成为时代呼唤的新教育模式。
对于老师来说:不断发展的技术不会破坏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 相反,它增强了它。该学校首席执行官布莱恩格林伯格说:“技术很重要,但它确实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真正的魔力在于给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自由和许可,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工作方式。”
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大,讲究“立德立功立言”,追求社会地位、出人头地。西方创业者则真是喜欢他所做的事,从而全力以赴。比如,乔布斯。
所以,外国人做了很多从0到1的事情,做到极致。中国人的长处则在于将好点子运营好,做从1到100的事情。就像中国互联网两大巨头腾讯、阿里,早期都有国外公司的影子。
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从国外拿到灵光一闪的点子,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快速本土化,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很多。中国人口是美国的7倍,所以我们有可能将一个好的点子在中国百倍、千倍地放大。这是中国创业者的独特打法。
四、关键词:PBL+SES
对孩子的学习来说,什么是好的学习环境呢?有学校的教育因素,更重要的是家长心态。为什么我们往往羡慕教育创新的学校,却不敢选择这样的学校?
与ACDS类似的学校在加州也很少有,更多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进入完全考试化、能定期看到成绩、而且和大家动作比较一致的机构。并不是每个家长都对于教育创新,对未来世界有思考,对于标准化动作有深思。
这些判断让我们不敢选择这样的学校。
和HTH一样,ACDS学校已经运营超过35年,很多家长之前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作为一家好的教育机构,长时间的口碑积累,几代人的沉淀似乎是必经之路。
好的教师往往是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也许并不能马上看到自己教育的回报,他们依然需要前行。就像一句话说的:“a great school is always becoming”,好的学校总在建造中。
五、关键词:ALTschool、教育温度、科技速度
相比HTH,在ALTschool学校里,个性化交给了科技和大数据去做。在这场关于最好的教育探索中,顶峰始终像一座大雪纷飞的雪山,高耸入云,一段连着科技、一段连着人性——没有人知道顶峰具体的坐标。
即使这样,依然有人在开始探索,他们分了两个方向,从而攀登向这座顶峰的南峰和北峰:
南峰关于知识、学习方法、科学和效率,个体学习……由以ALTschool为代表的工程师、科学文化带领。
北峰则关于创意、设计、艺术、人文,群体学习……由以ACDS、HTH为代表的教师、人文文化所领队。
如果你从山顶往下看,科技和教育、人机交互和人人沟通、效率和创意在相互靠近。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并且在相互交流。
就像几年前在线教育从线下完全转向线上,最后走向混合式教学和双师模式。过去的大班模式变成一对一、小班,最后又调整回小班和一对一综合一样。
不同的模式都在对方身上学习东西,并且共同上升。在教育这个领域,只有队友,没有对手。在国内,依然也有着默默在做教育创新的人,在某一天,他们或许会在山顶的某处相会。
六:设计思维、Oracle Dtech、斯坦福设计学院
Oracle Dtech学校的校长让他的三个学生来回答,通过设计思维,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有三个方面:
1.?设计让我们知道怎么解决不确定的问题。以前遇到不确定问题,我们都特别懵,要么不知道该怎么做,要么到处乱找资料。学习设计思维后,我知道原来创新是有步骤的,有了一个梯子,可以一步步走到门那里。遇到不知道的东西,不再害怕。
2.?设计让我开始关注和理解他人。之前,我们很少思考世界是怎么样,动物是怎么样的。但是设计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去,听不同人的意见和想法,关注他们的需求。
3.?设计的过程是需要合作的。我们经常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但是我们总需要一起工作。
无论是主动学习、创意思考、理解他人,还是协作能力,都是面向未来的重要能力。这也许是设计思维从专业方法论走到教学方法论的原因之一。这种方法能够培养“用不知道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的人。
参观Oracle Dtech学校的过程中,老师也问了三个学生:你们知道自己想读什么专业,做什么事情吗?他们都非常清晰,一个说我要去读心理,学习和金融相关的东西;另一个说会继续研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第三个孩子说,肯定是动物保护,我喜欢这个。
设计思维可以是PBL项目制学习的2.0版本,PBL强调如何通过项目把结果做出来,把知识附着在具体可操作、可交付的项目之上,更多偏重于教学。而设计思维则更多是一种实战——真正介入到生活中的问题,然后学习如何以人为中心解决这些问题。高年级和大学学生里,更加适合设计思维。
结语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孩子,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富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传统教育已远远不够。我们也许不擅长从0做到1,但我们可以从1做到100,这是我们擅长的!
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探索属于中国的教育创新之路,未来一样值得期待!
原文转自 海贝读书会
网站编辑:孙可
文章来源: 海贝读书会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