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法国公益组织Sea Shepherd做了一间“刺痛”很多人的事。
他们设计了一款海洋之声球形发声器,用30种海洋生物被人类捕杀惨叫的声音,创造了一种痛苦的呐喊,并把这个发生器投放到海底播放。他们把2分钟左右的视频放到了社交网站,取名为《海洋的呐喊》。?
白鱀豚的昨天是它们的明天
还记得白鱀豚淇淇吗?
去年的一期《朗读者》,白鱀豚专家刘仁俊就分享过他和淇淇的故事。
1980年,他们从长江接回受伤的淇淇。
经过照料,淇淇恢复健康,但长江流域污染日益严重,工作人员只好继续把淇淇养在池子里。
还给它找了个女朋友珍珍。
可好景不长,珍珍误食铁锈去世,几年后,淇淇孤零零地走完最后的日子。
工作员再也没能给淇淇找到另一个玩伴。
2007年,英国的学术期刊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人类的过度捕捞、对长江的过度开发,还有工业污染、噪音污染等,都让这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
十二年后的今天,在地球的另一侧,白鱀豚的近亲也在面临相似的命运。
生活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的小头鼠海豚,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因人类活动灭绝的鲸类动物。
据《纽约时报》报道,截至上个月,小头鼠海豚大约只剩10只左右,在野外不会超过22只。
多个环保组织估计,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小头鼠海豚将在两年内彻底灭绝。
死亡来临的莫名其妙
如果不是濒临灭绝,很多人大概不会知道这种鼠海豚。
包括专业的研究人员,也是因为1958年,几个小头鼠海豚的头骨被冲上岸,才发现了这个物种。
小头鼠海豚,被称为“海中大熊猫”。
跟熊猫类似,它的双眼周围晕染了一圈黑色。
唇部也像是刷上了哥特风的黑色唇膏。
它的体长不足1.5米,重量只有30-35公斤,是世界上最小的鲸类动物。
可正是这种小巧的体型,给鼠海豚惹来了杀身之祸。
就在上个月,海洋守护者协会Sea Shepherd又发现了一具被刺网捕获的鼠海豚尸体。
尸体漂在海里,已经腐烂。
工作人员推测,这只鼠海豚是被刺网缠住,窒息而亡。
可当地人都不吃鼠海豚,渔民们为何要捕杀?
这就要从CNN报道过的一个故事说起。
2014年的一个上午,在墨西哥一个叫San Felipe的小镇,Samuel Gallardo和家人在海岸边散步。
突然之间,一辆车开过,Gallardo被车上的人射杀。
这个人的死暴露了当地的一个秘密产业。
据邻居和渔民们透露,Gallardo人脉很广,和Sinaloa贩毒集团有密切的联系。
他知道怎么走私毒品,但他走私的是另一样东西——鱼鳔。
相比可卡因,鱼鳔是个风险更低、回报更高的商品。
这种鱼鳔取自石首鱼,在墨西哥,一公斤的石首鱼鱼鳔可以卖到8000美元。
如果走私到中国,一只完整的鱼鳔价格可以卖到25万美元。
具体到每只鱼鳔的价值,还要看鱼的年龄、鱼鳔的大小和质量来定。
渔民们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坐在金矿上却浑然不知。
平日里,他们捕的虾每公斤只能赚到5-10美元。
一夜之间,几乎所有镇上的人都想加入这场“淘金热”。
只要把鱼鳔卖掉,就能分一杯羹。
这就是鼠海豚悲惨命运的开始。
没有人会意识到,这种听都没听过的小海豚,体型竟和石首鱼如此相似。
也没有人会在意,因为体型相似,鼠海豚会被刺网误捕,从1997年的600多只,捕到现在濒临灭绝。
鱼鳔带来的杀身之祸
一个石首鱼的鱼鳔为什么能卖到这么贵?
它只是一个用来储存氧气或控制浮沉的器官而已。
但中医理论认为,晒干的鱼鳔,俗称“花胶”,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等功效。
后来更是有人声称鱼鳔里含有胶原蛋白,还可以催奶下奶、美容养颜。
这些说法都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一直以来,我国民间都把鱼鳔视为上等补品。
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海鲜干货铺,鱼鳔非常常见,又被叫做“鱼肚”、“鱼泡”,和鲍鱼、海参、鱼翅合称“鲍参翅肚”。
香港的一位店主甚至坦言,很多老店都开了近百年,很难想象店铺门口不再公开摆放花胶。
2017年,一公斤石首鱼鱼鳔在香港可以卖到100万港元。
这还不是最贵的。
石首鱼只是另一种鱼的替代品。
最开始,传统的花胶由黄唇鱼的鱼鳔制成。
这种黄唇鱼只有中国才有,由于被过度捕捞,2006年,黄唇鱼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在国内是二级保护动物。
可物以稀为贵,黄唇鱼越是罕见,市场价格就越是飙升。
2015年,黄唇鱼鱼鳔被炒到300万一千克,价格和黄金不相上下。
捕不到黄唇鱼,便开始拿石首鱼替代。
20世纪初,自从太平洋东岸的华人发现石首鱼的鳔管跟黄唇鱼很像,石首鱼便被大量走私,价格一路走高。
为了赚更多的钱,商人们还把石首鱼鱼鳔包装成“大须金钱胶”,把黄唇鱼鱼鳔称为“小须金钱胶”,大肆推广。
1976年,石首鱼就被列入了CITES的附录I,全面禁止国际贸易。
但直到今天,非法走私还在不断进行。
去年8月,广东江门查获2621片石首鱼鱼鳔,价值约合1.5亿人民币;
去年12月,广东江门、海宁拦下444.3千克石首鱼鱼鳔;
今年3月,上海海关在浦东国际机场截获122个走私鱼鳔,价值近千万。
只要石首鱼还在不停被捕,生活在同一片海域的鼠海豚也会一条条地消失。
卖石首鱼是渔民眼中唯一的致富之路
早在2015年,墨西哥政府就实施了为期两年的刺网捕鱼禁令。
2017年,禁令永久化,但盗捕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墨西哥政府给每户渔民发放补偿,防止他们为了盗捕误伤加州湾鼠海豚,但这些补偿资金大多被用来更新船只发动机和捕鱼设备。”海洋生物学家 Andy Read说。
渔民们宁可铤而走险,也不想放过赚一大笔钱的机会。
在禁令出台之前,不少人过的是另一种日子。
一个曾经每个月只能赚500美金的渔民,一下就开上了意大利跑车。
在社交媒体上,捕到石首鱼的年轻人晒出大把大把的钱。
镇上的酒吧天天晚上人满为患,一种财源滚滚来的氛围充斥着大街小巷。
但环保组织和墨西哥军队一来,一切都变了。
整片海域的渔业生意被关闭,到处都有士兵站岗。
政府支付给渔民每月500美金,禁止渔民下海捕鱼。
“我家有三个孩子,还有我妻子,我们常常不能收支平衡。有些家庭就更难了。”当地渔民Luis Rivas说,“那我们怎么办,饿死吗?”
除了捕鱼,小镇上的居民也很少能做别的工作。
很多人选择收拾东西离开,小镇的一部分也变成了“鬼城”。
留下来的人,有些还在想着到黑市卖鱼鳔。
“那时候,我出去捕一个晚上的鱼,就能赚11.6万。”曾是渔民的Poncho Rubio说。
接受CNN采访时,Rubio已转行做机械工作。他描述了整个非法走私石首鱼的过程:
夜晚,渔民们把越野车开到海滩边上,一些人出海,一些人盯着海军和执法人员的动向。
出海的人用GPS导航找到之前埋在海底下的渔网,一抓到石首鱼,就立刻把鱼剖开,把鱼鳔取出来,藏在船内隔间的冷藏箱里。
Rubio还曾经被海军追捕过。
“那次(吓得我)肾上腺素都飙高了,可是所有人都还是很想抓到一条石首鱼。”
只要隔着一个大洋的远方市场还有源源不断的迫切需求,捕到石首鱼卖出去就是渔民们眼中唯一的致富之路。
一篇来自美国非盈利新闻机构的文章指出,因为贫困,墨西哥渔民才需要走私和盗捕。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贫困,是因为当年美国在上游建了多座水坝,开凿了运河。
科罗拉多河在墨西哥境内趋于干涸,当地的渔业经济也受到了制约。
如果要解决问题,就要把当地居民也视作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跟他们磋商,不能无视他们的权益。
除了打击盗捕,我实在不知道能做什么了
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想办法拯救鼠海豚。
2017年底,一项保护加州鼠海豚的“最终行动”在加利福尼亚湾开展。
当时,小头鼠海豚还剩下约20条,65位科学家参与了这项行动。
他们之中,有海洋哺乳动物专家,有专职养护鼠海豚的兽医,也有成功搜救过另一种鼠海豚的专家。
他们不仅在水中布下声波探测器,找来最有经验的观察员,还调用了美国海军的军用海豚。
一切都是为了找到他们想要守护的目标。
一只约半岁大的鼠海豚游进了事先布置好的轻质渔网里。
它好像受了惊,游动速度加快,心率也显着提升。
考虑到它年龄太小,繁衍困难,科学家们还是把它放了回去。
也有动物专家认为,这次圈养加州湾鼠海豚的行动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
“如果它们灭绝的时间是12点,那么现在已经是11点59分59秒。”海洋生物学家Read说,“它们即将消失,这是我们同意少量捕捉的唯一原因。”
两周后,科学家们又进行了一次捕捉行动。
一只成年雌性鼠海豚入网。
它看起来要平静得多。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项目科学家Barbara Taylor认为,“这简直就是理想的圈养对象。”
然而,当科学家把它放进避难所的时候,鼠海豚却看似兴奋地游来游去,直至筋疲力尽。
捞起来一看,已经停止了呼吸。
“加州湾鼠海豚可能没有其他鼠海豚那么健壮,这说明圈养繁育的计划无法实施。”Read说,“除了打击盗捕,我实在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了。”
2017年8月,在一次三方会议中,中国、美国、墨西哥承诺就加州鼠海豚濒临灭绝的问题“立刻采取行动”。
可如今,作为鱼鳔的终端消费国,中国的网络购物平台上还是可以买到非法售卖的商品。
美国的国际贸易法院暂时禁止从墨西哥进口用刺网捕捞的海鲜,这对于墨西哥的捕鱼业而言将会是个沉重的打击。
在墨西哥,上文提到的组织Sea Shepherd试图阻止渔民盗捕。
工作人员帮助政府找到非法盗捕的渔网,却遭到了渔民们的袭击。
今年1月,渔民向Sea Shepherd的船只投掷铅锤和死鱼,甚至试图向他们泼汽油。
冲突还在继续。
鼠海豚继续被捕,也继续被溺死。
“对我来说,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要等到最后一刻再去尝试拯救一个物种。”Read说。
如今,一切好像都太晚了。
?
文章来源|腾讯公益
图片来源|腾讯公益
网站编辑|瞿艳梅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